中国民航报 头版头条 通讯 其它
【中国民航报  5849期  001;002版  
· 为国担当 托举雏鹰高翔
· 深挖运用基站监控数据提升民航运行安全和效率
· 董志毅会见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庄严
· 中国民航亮相世界交通运输大会
· 民航人救助摔倒老人小小善举暖人心
· 东北民航开展安全警示宣传
· 让美德在民航代代相传
· 图片新闻
· 广告
· 广告
· 广告
· 编辑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上一版  下一版   ●查看PDF     |当前全部版面|
 第001版      头版          第5849期

为国担当 托举雏鹰高翔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持续提高飞行训练质量和能力纪实
本报记者 刘韶滨 通讯员 杨德贵


|  2019年5月16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自贡训练基地主任唐世明驾驶着一架塞斯纳C172R飞机从自贡凤鸣通用机场起飞。在蓝天上,他不时望向机腹下的跑道和建筑,心中涌起强烈的使命感。
  这是一次再平常不过的飞行——经验丰富的唐世明不知执飞过多少次。
  这也是一次意义非凡的飞行——这是中飞院在自贡训练基地揭牌后,首次驻训飞行。
  驻训首飞成功,标志着中飞院“分院+基地”的训练组织模式实现重要突破。作为中国民航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力院校,中飞院向着“提质量、重安全、扩能力,着力强化飞行训练主业”的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直面困局的责任担当
  长期以来,中国民航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对飞行员的需求与日俱增:2013年,全民航招收飞行学生首次突破4000人;到了2018年,这一数字超过了5500人。
  面对行业迫切的人才需求,中飞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竭尽全力深挖潜力,飞行学生招收数量每一年都刷新着纪录,2018年共招收了2564人,成为稳定国内民航飞行员市场的压舱石。但是在奋力提高飞行训练质量和能力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与坎坷。
  近年来,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中飞院原有的训练空域和航线受到较大冲击。广汉机场本场空域比2006年缩小超过20%;新津机场因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临近,常年只能使用1~2个低空高度层,实施航线训练和管制调配;洛阳机场和绵阳机场是中飞院两座训运结合的机场,两座机场航班量快速增长导致飞行训练受限。在广阔的蓝天上,飞行训练更多是在狭窄的划定空域进行,在指定的时间内穿越。
  为了最大程度利用有限的空域,保障飞行训练时间,中飞院飞行大队的师生、员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每天5时30分起床投入“早早场”训练;晚上,直到23时结束“深夜航”飞行。为了确保训练时间,每半个月轮换一次的驻外训练成为常态,保障训练的各岗位员工在城市间穿梭。
  即便如此,内部挖潜所能带来的训练能力提高也已经接近极限。国内民航飞行员供给能力有限,使得航空公司不得不将更多的飞行学生送至国外航校进行培养。
  “飞行员培训长期依赖国外航校存在诸多不稳定、不可控因素。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作为我国民航飞行员培养的主力军、主阵地、主渠道,必须有担当、有作为,全力提高飞行训练质量和能力。”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院长关立欣表示。
  在内部挖潜已经无法实现训练质量和能力质的飞跃的困局下,中飞院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了“以飞为主、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思路,并提出深化“分院+基地”训练组织模式和加强与国内外具备CCAR-141资质训练学校深度合作的两大创新发展路径,成为中飞院突破困局、高位求进的关键指引。
  “分院+基地”实现快速提质增量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将通用航空业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随后,民航局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推进实现运输航空与通用航空“两翼齐飞”。
  “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地方政府建设通用机场、发展通航产业的积极性很高。学院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提出每个分院依托一个通用机场,建设辅助训练基地,形成‘分院+基地’的训练组织模式,从而有效化解保障训练的空域资源和机场资源不足的难题。”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副院长欧阳霆介绍道。
  中飞院新津分院东距成都双流机场仅有18公里,空域资源不足导致新津分院的年训练时间迟迟上不去。2016年,四川省政府核准的全省第一个通用机场项目——自贡凤鸣机场开建,其得天独厚的训练资源引起了中飞院的注意。
  “自贡地处川东南,将自贡机场发展为新津分院的辅助训练基地,能够帮助新津分院向南突破,冲出‘口袋’,实现训练空域的大解放。”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副总飞行师王小龙道出了自贡机场对于中飞院的潜在价值。
  那么与建分院相比,建基地的优势何在呢?
  王小龙解释道:“建基地依托地方已有的通用机场设施,学院提供飞行、机务、管制等人员及资源,水电气、灯光、安保、消防、油料等地面和后勤保障则采取租赁的方式,这使得‘学院+基地’模式具有建设周期短、投入成本低、灵活又高效的优势,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飞行训练提质增量。”
  经过前期与地方政府、军方、民航等各单位的充分协调与通力合作,中飞院在自贡凤鸣机场组织了一年的转场飞行。唐世明对于基地所带来的“提质增量”感受很深:“从去年5月到今年5月,自贡训练基地完成转场飞行训练3000多架次,训练时间大大增加。同时,训练基地的建设有效拓展了飞行训练网络,更好地满足教学大纲的需要,使训练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有了扎实的第一步,中飞院将目光投向了全国各地正在规划建设中的通用机场,以期八方开源建设多个飞行训练驻站基地,从而拓展川内、北方两个训练网络。在一年内,中飞院先后与四川金堂、什邡、江油,重庆永川、潼南,山西芮城等地就机场建设与运行开展合作,并与具备条件的机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分院+基地”模式是中飞院承担行业责任与社会责任,支持我国通航产业发展的创新举措。在合作过程中,中飞院将安全管理、机场管理、运行组织的成熟经验与地方政府分享,更好地促进地方通航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以中飞院在行业内的品牌号召力,对地方通航及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带来极大的集聚效应。
  带动飞行员培训行业高质量发展
  “民航强国建设正处于攻坚克难、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专业人才紧缺仍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三大核心资源短板’之一。我们有责任扩大中国航空运输飞行员的培养体系,以满足民航发展需要。”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党委书记李汉成表示。
  正如李汉成所言,作为全球飞行训练规模最大、能力最强的蓝天大学,作为我国民航飞行员培训行业的领头羊,在民航强国建设的征途上,中飞院除了奋力提高自身的训练能力与质量外,还必须承担起带动飞行员培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责任。
  加强与国内外具备CCAR-141资质的训练学校的深度合作,进行横向联合,建立新的基地或进行联合培训,是中飞院引领行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抓手之一。今年6月11日,中飞院与北大荒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分院+”模式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北大荒通航有飞行员70余人,10余种型号的农用飞机、教练机100余架,拥有佳木斯和肇东两个主运行基地,以及几十个已经取证的通航机场,年可飞天数在300天以上。其空域资源、机场资源、人员资源、飞机资源都相当可观。”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标处处长葛志斌介绍道,“但是我们不是简单地把学生送过去,还要向对方输出中飞院的管理模式、文化特质、训练标准等,要将联合培训完全纳入到学院的训练管理体系之中,从而确保训练的质量。”
  除了北大荒通航之外,中飞院还将同拥有2个运行基地,37架训练飞机的珠海中航飞行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准备通过挂牌的方式将珠海飞校纳为中飞院的训练基地,承接整体大纲全过程训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以此为原则的合作模式将带动我国飞行员培训事业整体向前,跨越发展,形成更强的国际影响力。
  按照中飞院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学院5年后将实现年飞行训练量47万小时以上,年培养毕业运输航空及其他各类飞行员3000人以上。随着“分院+”模式的大力推进,在“以飞为主、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指引下,中飞院将为我国民航培养越来越多飞得高、飞得远、飞得正,靠得住、信得过、顶得上的飞行员,书写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新篇章。
分享到: